十部必看的军婚小说
2025-07-05 19:41:38
体制内总说的“扩大会议”,到底是啥?一篇讲清!
在体制内工作,你肯定对“扩大会议”不陌生,打开内部文件、浏览工作简报,“扩大会议”的字眼频繁出现。可它到底是啥会?为啥要开?今天就给大家一次性讲清楚。
扩大会议,就是在原本参会人员基础上,吸纳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的会议。打个比方,某市政府原本每月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,参会人员一般是发改委、财政局、统计局等核心部门的主要领导。但在制定下一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时,会议主题涉及到产业园区建设、人才引进政策等内容,这时就会把园区管委会负责人、人社局相关领导也邀请进来,让讨论更全面、更具实操性。这些新增人员,虽然平时不在常规参会名单里,但他们的工作与会议主题紧密相关,能提供关键信息和专业见解。
常委会扩大会议:在各级党委机关中,常委会扩大会议十分常见。例如某县委常委会,正常情况下由县委常委组成,负责讨论和决策县域内的重大事项。但当讨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细节时,因为涉及到农业农村局、乡村振兴局以及部分乡镇党委书记的具体工作,便会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,让这些相关人员参与讨论,确保决策能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。
全体委员扩大会议:以政协会议为例,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。在讨论一些涉及面广、专业性强的议题,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时,除了政协委员,还会邀请卫健委、各大医院的专家代表等参加政协全体委员扩大会议,广泛听取各方意见,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丰富的参考。
工作需要:体制内工作复杂多变,很多决策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意见。例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时,住建局召开扩大会议,邀请街道办负责人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居民代表参加。街道办和社区熟悉小区实际情况,居民代表能表达切身需求,多方参与能让改造方案更贴合实际,顺利推进项目。
弥补信息短板:有些会议主题专业性强,原参会人员可能存在知识盲区。像生态环境局讨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新方案时,召开扩大会议邀请高校环境科学专家、科研机构研究员,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,让方案更科学有效。
括号的使用:会标中“扩大”加不加括号,大有讲究。加括号写成“(扩大)会议”,显得正式、规范,能直观表明会议范围扩大。比如“XX市教育局工作会议(扩大)”,一看就知道参会人员超出常规。不加括号直接写“扩大会议”也行,但加括号更能突出会议性质,让看到会标的人迅速了解会议特点。
位置摆放:“扩大”的位置必须准确。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来说,扩大参会范围时,要写成“XX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学习会”。要是写成“XX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(扩大)会”就错了,因为扩大的是中心组成员,而非学习范围。写成“XX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(扩大)”则不规范,不符合体制内严谨的行文习惯。
在体制内新闻报道扩大会议时,“召开”和“举行”都能用,但为避免“扩大”和“召开”连读拗口,可把谓语放标题最后。比如报道“XX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学习会”,标题写成“XX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学习会召开”“XX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(扩大)学习会” 或者“XXX主持召开XX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学习会” ,这样表述更准确、规范,也符合体制内信息传播的要求。
扩大会议在体制内发挥着重要作用,是实现民主决策、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。随着体制内工作不断精细化、专业化,扩大会议的召开也会更加频繁、规范。大家要是在工作中对扩大会议还有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!
2025-07-05 19:41:38
2025-07-05 19:39:23
2025-07-05 19:37:08
2025-07-05 19:34:54
2025-07-05 19:32:39
2025-07-05 19:30:24
2025-07-05 19:28:08
2025-07-05 19:25:54
2025-07-05 19:23:39
2025-07-05 19:21:24
2025-07-05 19:19:09
2025-07-05 19:16:54
2025-07-05 19:14:39
2025-07-05 19:12:24
2025-07-05 19:10:10
2025-07-05 15:19:10
2025-07-05 15:16:56
2025-07-05 15:14:42
2025-07-05 15:12:27
2025-07-05 15:10:13